为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激活社区非遗传承基因,迎淮社区行知学堂携手迎邻·同心驿站,于7月精心策划推出“非遗进社区·匠心伴成长”主题系列活动。作为本季活动的压轴之作,7月30日开展的卷帘风铃制作体验课,以“历史溯源+匠艺实践+创意表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为20余名社区青少年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为暑期文化生活画上诗意句点。

行知学堂的“小先生”们化身文化讲解员,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小学员们揭开风铃的千年历史面纱。从中国古代“占风铎”的起源,到唐代宫廷“风铎”的雅趣,再到日本“风铃祭”的异域传承,“小学员”们了解到风铃不仅是驱邪纳福的吉祥物,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符号。
“大家知道为什么古人要在屋檐下挂风铃吗?”面对“小先生”的提问,孩子们争相举手:“是为了听声音!”“可以赶走坏运气!”志愿者笑着补充:“风铃的清音能让人心静,古人还相信它能感应天地之气呢!”随后,“小先生”详细介绍了卷帘风铃的独特工艺——以竹帘为基底,搭配陶土、瓷片、贝壳等天然材质,通过串连、编织、彩绘等技法,制作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装饰品。

行知学堂为每位学员准备了包含竹帘、麻绳、彩珠、贝壳、陶片等材料的DIY工具包,并贴心附上图文步骤卡。“小先生”们分组指导,从基础编织到创意装饰,帮助小学员完成作品。现场笑声与讨论声此起彼伏,原本素净的竹帘在孩子们的巧手下逐渐变得色彩斑斓。
迎淮社区行知学堂表示要坚持鼓励青少年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让非遗技艺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生。“我们正构建‘学-做-传’三位一体的非遗教育体系。”迎淮社区党委书记表示,通过“小先生制”培养青少年文化使者,已形成“孩子教孩子、孩子带家庭、家庭影响社区”的良性循环。

当传统工艺遇见童真创意,当文化传承融入社区教育,迎淮社区的孩子们用双手触摸历史,用心灵感受匠心,让非遗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生长。这场充满温度的文化之旅,让千年文脉在社区沃土上绵延生息。迎淮社区行知学堂将持续深化“非遗+”教育模式,让千年文脉在青春血脉中永续传承,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活”在当下的社区记忆。(suncitygroup太阳集团网站:王子依)